2010年8月27日 星期五

3D地球儀資訊系統

3D Google Earth for window可以定位及做路徑規劃與導航,使用Earth常常還要跳到2D Google Map for web是因為目前貼在Earth表面的街道向量圖沒有Map來得清楚,目前Earth的街景視圖也有繪圖不完全的殘影而Map的街景視圖則無此問題,但Earth有的氣象圖卻是Map目前還沒有的。至於3D地球儀資訊系統的鼻祖NASA World Wind則是解析度不及Google。後來Google又把Earth以web browser plug-in(Google Earth API)的方式移植到Map的web page,但目前功能還不及window版的Earth。搜尋Google Earth / Map解析度低到如馬賽克的區塊就相當於搜尋軍事基地,世界各國國防部門原是要求軍事基地空照圖不要清楚曝露在internet上,但打馬賽克此舉又等於是在告訴大家「這裡是軍事基地」,本來不打馬賽克人家還看不出是軍事基地。

現在mobile pad打開就是window icons window,乾脆捨棄2D window GUI,開機直接就是virtual reality,一個Earth轉到AGPS定位對應處正對螢幕,螢幕中央就是代表「本機」的3D object。按一下VR中的object就pop出一個3D window object來與所按的object做相關sense詞彙選單式組句對話,其樹狀選單也相當於在瀏覽以所按的object為起點的sense graph。傳統上所有的window applications都換成sense,有形的sense就是3D object,無形的sense則相當於取代傳統視窗作業系統的system service,而傳統上的data file也改成sense,具有動詞屬性的sense就相當於取代傅統作業系統的executable file。藉由distributed memory / storagesense graph可以是全網域的,瀏覽Earth可以找到所有開放定位資訊於本機user的mobile hosts。也可以直接在Earth裡做game玩(例如: http://www.barnabu.co.uk/ geapi/flightsim ),以3D objects的繼承疊合(server的base-world與clients的sub-worlds疊合)做distributed virtual reality game(虛擬空間=實際空間)。

沒有留言: